推广 热搜: liáng]  淀粉  食品添加剂  饼干  植物油    豆腐  酱油  筋力源  糕点 

[mǎ líng shǔ] 马铃薯

   日期:2019-06-22     浏览:1434    评论:0    
核心提示: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
  • [mǎ líng shǔ]  

    马铃薯

     

    (土豆)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土豆怎么吃升糖效果最弱种淀粉不能被机体消化,因此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土豆煮熟过程中RS2会损失,但放凉后又会形成新的抗消化淀粉,因此土豆适合放凉了再吃。同时低温贮存会使淀粉分解为小分子糖类,20℃避光环境贮藏能最大限度保留淀粉含量。

  • 抗消化淀粉的妙用

  • 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吸收和进入血液都较缓慢,其性质类似溶解性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 五花八门的彩色马铃薯

  • 目前已培育出的彩色马铃薯有紫色、红色、黑色和黄色等,由于其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经高温油炸后彩薯片仍保持着天然颜色。


  • 中文学名:马铃薯

  • 拉丁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 别    称:洋芋、荷兰薯、地蛋、薯仔、土豆、荷兰薯、番仔薯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管状花目

  • 科:茄科

  • 族:茄族

  • 属:茄属

  • 亚    属:龙葵亚属

  • 种:马铃薯

  • 分布区域: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

  • 营养成分:等维生素C、蛋白质、糖类

  • 英文名:potato

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历史起源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人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形态特征

植株形态

须根系。地上茎呈菱形,有毛。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间,长10 ~ 20 cm;叶柄长约2.5 ~ 5 cm;小叶,6 ~ 8对,卵形至长圆形,最大者长可达6 cm,宽达3.2 cm,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 cm,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侧脉每边6 ~ 7条,先端略弯,小叶柄长约1 ~ 8 mm。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白色或蓝紫色;萼钟形,直径约1 cm,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状,直径约2.5 ~ 3 cm,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2 mm,冠檐长约1.5 cm,裂片5,三角形,长约5 mm;雄蕊长约6 mm,花药长为花丝长度的5倍;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长约8 mm,柱头头状。果实圆球状,光滑,绿或紫褐色,直径约1.5 cm。种子肾形,黄色。

块茎形态

果实为茎块状,扁圆形或高15 ~ 80 cm,球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长圆形,直径约3 ~ 10 cm,外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生长习性

生长周期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也是呈周期性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成熟的块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能作为种薯播种,即休眠阶段;②播种后,依靠自身的营养生根发芽长出幼苗,即自养阶段;③出苗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元素,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的最大繁茂,即异养阶段;④开花后,地上部停止生长,块茎迅速膨大,积累养分到成熟,即块茎形成阶段。

⒈块茎的休眠

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发芽的这种现象叫做“休眠”,这段时间的长短叫做“休眠期”。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和贮藏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品种休眠期长达4、5个月,也有的品种休眠期只有1个月,甚至新收获不久的块茎就能发芽,这是由品种的遗传特征所决定的。贮藏期温度的高低也影响块茎的休眠期,高温可以显著缩短块茎的休眠期。另外,休眠期的长短还与块茎的成熟有关,因为块茎的休眠在块茎形成后就开始,所以幼嫩块茎比老熟的块茎休眠期长,脱毒的休眠期就更长了。

⒉种薯的萌发

块茎播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块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 ~ 6℃,最适温度是15 ~ 17℃。从播种到出苗所需时间和土壤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同内,温度愈高,出苗所需时间愈短。提早播种,因土壤温度过低,幼根和幼芽生长缓慢或停止而延长出苗期。

种薯发芽出苗除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外,还与贮藏期的温度变化有关。播前贮藏温度低于8℃,块茎播种后发芽较慢,所以播前应将低温下贮藏的种薯移至12℃以上条件下晒种。这样出苗速度快,芽苗健壮。

块茎上不同部位的芽眼发芽快慢也不同,一般是顶部芽眼发芽早,出苗快,生长也最旺盛。相反,愈近脐部的芽眼发芽愈迟,出苗慢,生长较弱。

⒊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植株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根、茎、叶三部分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下生长发育的。从幼苗出土,其绿色茎叶即开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发育良好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无机元素,以供植株各部分生长利用。随着植株中养分的分配和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最大繁茂。

一般在出苗后20天左右,地下各节的匍匐茎就都长出,并横向伸长。出苗后一个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与此同时,匍匐茎的顶部开始膨大形成小块茎。现蕾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开始起垄培土,若培土过迟,就会在培土过程中损伤小薯而影响产量。现蕾后15天左右开始开花,地上部茎叶生长进入盛期,叶面积迅速增大。盛花期是地上部茎叶生长最旺盛时期,此后,地上部生长趋于停止,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

⒋块茎的形成

多数品种是在现蕾期块茎开始膨大,但通常马铃薯到开花盛期,叶面积最大,制造养分的能力最强,所以开花后20天左右块茎增长的速度最快,而后随着地上部茎叶的逐渐衰退,输入块茎的养分也相应地减少,一直到茎叶完全枯死,块茎才停止增大。此时块茎皮层加厚,进入休眠期。

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与浆果的形成,在养分分配上是有矛盾的,因浆果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基本上同期进行的。植株上浆果愈多,对块茎产量影响愈大,一般要减产5% ~ 10%,多者可达20%以上。所以如果不是为了采收种子,应对那些结果较多的品种及时摘花、摘蕾,以免浆果与块茎争夺养分。

生长条件

①.温度: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日平均气温17℃ ~ 21℃为适宜。

②.光照: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和作用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

③.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在400 ~ 600之间。如果总降雨量在400 ~500 mm之间,且均匀分布在生长季,即可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

④.土壤:植株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以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度良好的土壤,更能满足根系发育和块茎增长对氧气的需要。

⑤.营养: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需要十多种营养元素,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品种分类

彩色马铃薯有紫色、红色、黑色、黄色马铃薯,七彩马铃薯等。中国已培育出以紫色、红色为主的彩色优质马铃薯,将紫、红色马铃薯老品种与优良高产马铃薯品种杂交,改良筛选出100多份不同品系的彩色马铃薯。与老品种相比,改良后彩色马铃薯芽眼小,外观好看,抗病性强,亩产可达到1000至1500公斤。彩色马铃薯还可作为特色食品开发。由于其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经高温油炸后彩色薯片仍能保持天然颜色。另外,紫色马铃薯对光不敏感,油炸薯片可长时间保持原色。

黑色马铃薯之所以呈现黑紫色,是因为其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而花青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同时,还具有主秆发达、分枝少、生长势强、抗病性强的特点,亩产达1500公斤,比普通马铃薯品种增产20%左右。同时,由于该品种抗病性的提高,在生产中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有利于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产量分布

2005年11月,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上,秘鲁常驻代表提出一项寻求将世界关注重重点转移到马铃薯对粮食安全以及增强发展中国家对于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性的提议,此提议在当年获得通过,联合国宣布认定2008年为国际马铃薯年。在2010年,马铃薯的世界产量已经达到了3亿2418万1889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第一产量大国,将近7500万吨。

世界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中国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每年向全国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马铃薯。 

毒性

马铃薯植物的茎和叶是有毒的,甚至马铃薯本身也是有毒的。如果 你仔细观察过马铃薯,那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马铃薯呈微绿色,这是配糖生物碱的毒性所致。过去有过因为土豆毒性发作致死的案例,虽然很罕见,但多数是因为饮用马铃薯叶或者吃发绿的马铃薯。致死的事件也不是突发的,当事人在食用后往往是起初虚弱无力,而后陷入昏迷。不用担心偶尔吃到的绿色马铃薯片,但一定要把长了绿芽或表皮变绿了的马铃薯扔掉,不要再去烧煮食用,特别要小心别给儿童吃。

马铃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碱,主要是茄碱和毛壳霉碱,但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野生的马铃薯毒性较高,茄碱中毒会导致头痛、腹泻、抽搐,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但一般栽培的马铃薯毒性很低,很少有马铃薯中毒事件发生。栽培马铃薯一般含生物碱低于0.2毫克/克,一般超过200毫克才会导致中毒现象,相当于一次吃掉1.4公斤生马铃薯。马铃薯储存时如果暴露在光线下,会变绿,同时有毒物质会增加;发芽马铃薯芽眼部分变紫也会使有毒物质积累,容易发生中毒事件,食用时要特别注意。

马铃薯(土豆)发芽后可产生较高的有毒生物碱——龙葵素(Solanine),食后可引起中毒。马铃薯中龙葵素的一般含量为2 ~ 10 mg/100 g,如发芽、皮变绿后可达35 ~ 40 mg/100 g,能引起中毒。龙葵素在幼芽及芽其部的含量最多。当食入0.2 ~ 0.4 g龙葵素时,就能发生严重中毒。

孕妇经常食用生物碱含量较高的薯类,蓄积在体内就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当然,人的个体差异相当大,并非每个人食用了薯类都会发生异常,但是孕妇还是以不吃或少吃薯类为好,特别是不吃长期贮存、发芽的薯类,这一点对处于妊娠早期的妇女来说尤其重要。

中毒原因

引起发芽马铃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马铃薯贮藏不当,使其发芽或部分变黑绿色,烹调时又未能除去或破坏龙葵素,食后便发生中毒。

中毒症状

症状因服用量的多少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如下,食后几小时内发病。口腔内有烧灼和痒感、畏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腹痛、腹泻、耳鸣等,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抽搐、呼吸困难、昏迷、瞳孔散大等。

急救措施

①.用筷子等刺激咽部催吐。多饮白水或糖水。

②.可服浓茶或喝些醋以分解龙葵素。

③.口服诸如:硫酸钠、硫酸镁等泻药导泻。 

④.病情严重者,急送医院。

预防措施

①.不吃未成熟的青皮马铃薯。对于马铃薯上已经出现发芽、发青的部位或腐烂的部分要彻底清除。如果马铃薯的发青面积较大,发芽部位也很多,就不能够再食用了。

②.去皮后的马铃薯要切成块、片或丝,放在冷水中浸泡,要泡半小时以上,能够使残存的茄碱充分溶解在水中,减少毒素的残留。

③.利用茄碱弱碱性的特点,可以在烧马铃薯时放一些米醋,能够利用醋的酸性作用来破坏茄碱,起到解毒的作用。 

④.烹饪马铃薯时要烧酥、烧透,可以利用长时间的高温来达到分解茄碱的目的。

⑤.如果吃马铃薯时感到舌头有点发麻,说明该马铃薯中的茄碱含量较多,要立即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繁殖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按当地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品质优、食味好的早熟或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外销的鲜食品种要薯形外观好,芽眼浅、薯皮光滑。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岗地。前两年没种过马铃薯的地块,谷类茬最好,其次是豆茬,在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葱、蒜、芹菜等。忌选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白菜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茬口。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前茬收货后及时整地,实行翻耙耢起垄连续作业,旋耕灭茬15 cm,前翻15 ~ 20 cm,深松35 ~ 40 cm。深松后耢平起垄,垄底宽80 ~ 90 cm,垄高25 cm。

种薯处理

⒈困种催芽:选用适宜品种的合格脱毒种薯。于播前15 ~ 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 ~ 15℃散射光下,平铺2 ~ 3层,每隔2 ~ 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催壮芽。当芽长至0.5 ~ 1 cm(机械播种0.5 cm,人工点播1 cm)左右时,即可切块。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及时淘汰病烂薯。

⒉种薯切块:切刀用70%酒精、3%来苏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 ~ 10分钟,多把切刀轮换使用。播前3 ~ 5天切块。可利用顶芽优势竖切,如种薯过大或长椭圆型,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竖切,要求每个切块确保1 ~ 2个健壮芽眼,单个薯块重35 ~ 50 g为宜。

⒊拌种:按照种薯、甲基托布津、滑石粉100:0.1:1 比例拌种,放置通风处1 ~ 2天,待创伤愈合。

播种

⒈播期:当10 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⒉播量:每亩用种120 ~ 150公斤。

⒊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平地起垄或者破原垄后合垄,垄距80 ~ 90 cm,单行栽培,株距15 ~ 20 cm,覆土厚度10 ~ 15 cm。亩保苗数4000 ~ 5000株。

施肥

⒈底肥:根据地力,结合春耕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 ~ 4000公斤/亩。猪粪最好,其次牛粪。施用化肥30 ~ 50公斤,其中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3.4:1:3。忌用氯化钾。可根据各地土壤钙、镁元素情况,对严重缺乏地块,科学增施钙肥、镁肥。

⒉叶面肥: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若有脱肥症状,可叶面喷施浓度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 ~ 3次,间隔5 ~ 7天。可适当添加微量元素,切忌喷施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类化学品。

水分管理

⒈原则: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确保出苗;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 ~ 3 cm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⒉方式:喷灌、滴灌。 

⒊时间: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可进行次数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 ~ 80%。注意排涝。 

中耕管理

⒈原则: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10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在显蕾期(4 月下旬 5 月初)每亩喷50 ~ 100 g 15%的多效唑进行控制。苗前耢一遍,有提高地温兼灭草作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马铃薯是中耕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 ~ 15 cm的土层中,因此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耕除草应掌握“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 

⒉作用:防止薯块变绿,防除杂草,提高品质,降低土温。

⒊时间:第一次培土,苗全后10 ~ 15天。第二次培土,苗全后20 ~ 25天。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不低于12 cm,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大时,匍匐茎窜出地面。

收获

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早熟品种8月中下旬,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收获。收获前一周左右,将马铃薯田机械割秧或化学灭秧,并将茎叶清理出地块。起收时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止丢薯和破皮伤薯。装运时应轻拿轻放,运输和贮藏时防止日晒、雨淋和冻害。

病害防治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俗称“火风”,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流行的年份常造成2 ~ 4成减产。

⒈症状

晚疫病可发生在叶、叶柄、茎和块茎上。叶部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产生圆形或半圆形暗绿或暗褐色大斑,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在病斑边缘有一圈白霉,薯块感病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变褐色,病薯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软腐。

⒉防治方法

应采用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结合消灭中心病株、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晚疫病效果较好,但不能持久。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合理灌溉;马铃薯生长后期进行培土;在流行年份,收获前两周割秧,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降低薯块带菌率。

⑵.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锰锌·氟吗林粉剂500 ~ 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杀毒矾400 ~ 500倍液喷雾。

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又名马铃薯退化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会导致植株矮小,畸形,产量降低。

⒈症状

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复杂,症状表现不一,通常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⑴.花叶型。①普通花叶。一般植株发育较正常,叶片基本不变小,仅在中上部叶片表现轻微花叶或有斑点,叶片很少卷曲或不平。这种类型分布极广,危害较轻。②重花叶。又称条斑花叶。病株叶片变小,叶脉、叶柄及茎上均有黑褐色坏死条斑,因而叶片呈现斑驳花叶或枯斑,后期植株下部叶片干枯,但不脱落,表现为垂叶坏死。这种类型分布较广,危害较重。③皱缩花叶。发病植株显著矮化,叶片严重皱缩、变小,花叶严重,叶脉、叶柄及茎上均有黑褐色坏死条斑,小叶叶尖向下弯曲,全株呈绣球状。病株落蕾、不开花,严重时早期枯死。这种类型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可减产60% ~ 80%,是我国最重要的马铃薯病毒病。

⑵.卷叶型。感病植株矮化,叶片边缘以中脉为中心向上卷曲,发病严重时卷成圆筒状,叶片硬而脆,有的叶片背面呈红色或紫红色,叶柄与茎成锐角着生,维管束黑褐色,薯块小而密生。在我国分布广泛,一般减产达30% ~ 40%,是我国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⑶.束顶型。病株叶柄与茎呈锐角着生,向上束起,叶片变小,常卷曲呈半闭合状,全株失去光泽的绿色,有的植株顶部叶片呈紫红色。薯块变长,芽眼突起,芽眉突出,有时表皮有纵裂纹。

⒉防治方法

采取无毒或低毒种薯为主的防治方法,可减轻此病的发生。

⑴.使用无毒种薯。选用无病毒种薯,播期选择应避开蚜虫活动高峰期,使蚜虫活动高峰与马铃薯感病敏感期错开,并经常施药治蚜。 

⑵.药剂防治蚜虫。马铃薯病毒以蚜虫传播为主,种子田出苗前后及时喷药。防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有一定效果。 
⑶.农业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种类多,很难得到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可选用抗当地一两个主要病毒种类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在高温天气下结薯;因地制宜,适时播种,高畦栽培,合理用肥,拔除病株等。

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引起植株地上部分发生萎蔫和地下部分沿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在田间常造成死株和烂薯,降低产量和品质。贮藏期还能造成烂窖。

⒈症状

⑴.地上部分症状分枯斑型和萎蔫型两种类型。①萎蔫型。初期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但叶片不脱落。②枯斑型。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顶端小叶出现枯斑后,其他小叶逐渐出现枯斑。病害逐渐向上蔓延,最后遍及全株而枯死。病株茎基部的切面上,可看到维管束变为黑褐色。

⑵.薯块症状。薯块外部症状不明显,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以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感病严重的薯块作种薯时不出芽,或出芽后即死亡,造成缺苗断垄。播种轻病薯,早期病苗出土晚,生长缓慢,植株瘦弱,叶片卷曲发黄,自下往上逐渐萎蔫枯死,此类病株多数不结薯,即使结薯也少而小,易烂掉。晚期病苗开花后显病,顶部叶片变小,叶子脱水变色,有1 ~ 2个枝条或全部枝条萎蔫下垂,变枯黄,能结薯,但所结薯多在地里腐烂。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 

⒉防治方法

马铃薯环腐病采用以控制种薯传病和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⑴.严格实行检疫。此病为检疫对象,在调种时应严格执行种薯检验措施。

⑵.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栽培品种东农303、克新4号、春薯2号等比较抗病,各地可有针对性地选用。

⑶.建立无病留种田。精选种薯,严格拔除病株,单收单藏,专作留种用。 

⑷.选小而整的种薯播种。选择质量50 ~ 75 g,健壮的小种薯播种,出苗率高,生长整齐,防病、抗旱、增产。

⑸.晾种、选种。秋季收获后将薯块堆放在地上,覆一薄层秸秆(草)进行晾种,待天冷时入窖。春播前6 ~ 7天在室内晾种,结合切种进行挑选,除去病薯。

虫害防治

虫害不但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而且许多害虫还是许多病毒的传播者。在云南冬季马铃薯生产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蚜虫、地老虎、蛴螬、马铃薯瓢虫、蝼蛄等。

斑潜蝇

3 ~ 4月是斑潜蝇危害的高峰期。斑潜蝇危害后,植株叶片通过产卵取食孔大量蒸发失水,加速了马铃薯植株叶片的死亡,若大量成虫迁入马铃薯田块中危害时,若不做好防治,只需7 ~ 10天时间,就能将整块马铃薯危害致枯死。

防治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春季马铃薯种植区周围少种或不种蚕豆等斑潜蝇敏感作物,以降低虫源基数;着重抓好春季马铃薯发棵期和薯块膨大期的防治工作,成虫、幼虫兼顾,以防成虫为主。选用阿维菌素类的1.8%害极灭乳油、1.8%爱福丁乳油和90%杀虫丹原粉等药剂单剂交替使用,每6 ~ 7天一次,连防5 ~ 6次,能有效控制斑潜蝇的危害。

蚜虫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卷曲,消耗大量养分,而且破坏叶片光合作用,还能传播病毒,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特别大。春季马铃薯生长期,气候干燥,利于蚜虫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2.5%的联苯菊酯乳油或10%的毗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如用70%的杀蚜松1500倍液喷施,可加入洗衣粉来消融蚜虫分泌的蜡质,效果更佳;在迁飞期可用黄色板涂上机油诱杀。

蛴螬

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危害其根部,成虫危害马铃薯地上部分。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于翻地前喷施土面;有机底肥要彻底腐熟后才能施用;注意轮作;蛴螬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采用连浇2遍水的方法,简便有效。

地老虎

每年春季(3 ~ 4月)危害最为严重。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及时消灭田间杂草,幼虫3龄前喷施100倍敌百虫液于地面;马铃薯苗出土后,幼虫进入3龄钻入地下土中,可用切碎菜叶50 kg加15 kg 2%敌百虫水溶液搅拌均匀,傍晚撒入田间进行诱杀。

主要价值

马铃薯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高产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价值

每100克马铃薯(水煮,带皮,不加盐)所含热量86大卡。具体营养素含量详见下表:

所含营养素含量(每100克)单位
热量86.00大卡
碳水化合物20.01
脂肪0.1
蛋白质1.71
纤维素1.8
5毫克
328毫克

关于马铃薯的具体营养价值描述为每100 g马铃薯中含蛋白质1.6 ~ 2.1 g,糖类13.9 ~ 21.9 g,粗纤维0.6 ~ 0.8 g,钾1. 06 mg,钙9.6 mg,磷52 mg,铁0.82 mg,胡萝卜素1.8 mg,硫胺素0.088 mg,核黄素0.026 mg,尼克酸0. 36 mg,抗坏血酸15.8 mg。马铃薯的营养成分丰富而齐全,其丰富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含量远远超过粮食作物;其较高的蛋白质、糖类含量又大大超过一般蔬菜。马铃薯营养齐全,结构合理,尤其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基本一致,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吸收利用率几乎高达100%。有营养学家研究指出:“每餐只吃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可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可以说:“马铃薯是接近全价的营养食物。”

但是,马铃薯中所含氧化酶和茄素等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加工和食用。氧化酶主要有过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葡萄糖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这些酶主要分布在马铃薯能发芽的部位。马铃薯在空气中的褐变就是其氧化底物绿原酚和酪氨酸在氧化酶的参与下发生的生化反应。茄素是一种含氮配糖体,很难溶于水,有剧毒。马铃薯的茄素含量以未成熟的块茎为多,占鲜重的0. 56% ~ 1.08%。如果每100 g鲜块茎中茄素含量达到了20 mg,食用后人体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因此,在块茎发芽和表皮变绿时一定要把芽和芽眼挖掉,把绿色部分去除干净后才能食用。

经济价值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是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在我国东北的南部、华北和华东地区,马铃薯作为早春蔬菜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作物;在华东的南部和华南大部,马铃薯作为冬种作物与水稻轮作,鲜薯出口可以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山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马铃薯食品加工、淀粉加工业迅速发展。在食品加工业中,以马铃薯为原料,可加工成各种速冻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如脱水制品、油炸薯片、速冻薯条、膨化食品等,同时其还可深加工成果葡糖浆、柠檬酸、可生物降解塑料、黏合剂、增强剂及医药上的多种添加剂等。

马铃薯淀粉在世界市场上比玉米淀粉更有竞争力,马铃薯高产国家将大约总产量的40%用于淀粉加工,全世界淀粉产量的25%来自马铃薯。马铃薯淀粉与其他作物的淀粉相比,马铃薯淀粉糊化度高、糊化温度低、透明度好、黏结力强、拉伸性大。马铃薯变性淀粉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衍生物的加工、生产果葡糖浆、制取柠檬酸、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

据专家测算:马铃薯加工成普通淀粉可增值一倍,特种淀粉可增值十几倍,生产生物胶可增值60多倍,加工成油炸薯条、薯片、膨化食品可增值5 ~ 10倍。

药用及保健价值

马铃薯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较广泛的药用价值。我国中医学认为,马铃薯有和胃、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还有解毒、消炎之功效。 

⒈预防中风

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优质纤维素,这在延缓人体衰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马铃薯富含的膳食纤维、蔗糖有助于防治消化道癌症和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马铃薯中富含钾,钾在人体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维持着细胞内的渗透压,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因此经常吃马铃薯,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医学专家认为,每天吃一个马铃薯,能大大减少中风的危险。 

⒉减肥

吃马铃薯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有0.1%的脂肪,每天多吃马铃薯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使多余的脂肪渐渐被身体代谢掉。近几年,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先后涌现出了一批风味独特的马铃薯食疗餐厅,以满足健美减肥人士的日常需求。 

⒊养胃

中医认为,马铃薯能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对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大有裨益,而且它还兼有解毒消炎的作用。

⒋降血压

马铃薯中含有降血压的成分,具有类似降压药的作用,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并能使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的血浆水平下降,使周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⒌通便

马铃薯中的粗纤维,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从而避免便秘者用力憋气排便而导致血压的突然升高。 

工业价值

马铃薯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除自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外,还通过深加工可以增值,使农民、企业和国家增加收入;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为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造纸、农业、建材等行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原材料;由于马铃薯自身分子结构的特点和特殊性能,其应用是其他类淀粉制品所无法替代的。
 
免责声明:本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通知我及时删除。

 
天然食材与勺尖的触碰造就了美食! 勺尖网官方正品,售后服务有保障!
广告
打赏
0相关评论
 
相关信息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天喜名师-智能数字人  |  电脑注册支付  |  手机注册支付  |  短视频  |  天喜直播间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