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夹饼
麦芽糖夹饼是香港特色小吃,是续净食外另一种受大众喜爱的食法,常为街头小吃。
|
|
1基本简介
麦芽糖夹饼是港澳、台湾的一种街头小食,在台湾,一般以麦芽饼称之,而台湾 闽南语以麦芽告饼称之,以两块饼干或特制煎饼夹着绕着小木(或竹)支的麦芽糖就成为麦芽糖夹饼。以前是 港澳及台湾受欢迎的街头小食,但现时已不常见,在港澳地区,仅于以怀旧作为卖点的香港旅游景点(如大澳)和澳门的 白鸽巢公园前地、二龙喉公园前的商铺前等地有售;在台湾亦不常见,通常仅见于民俗摊位、部分传统菜市场、及部分夜市摊位,但能见度略高于港澳。
2制作方法
制法为: 先用竹筷卷起适量麦芽糖,
再用两块梳打饼夹起便可食用。
作为小食的配料,如甜品。
加上椰丝食用,多和麦芽糖夹饼一起食用。
烧烤用,像 蜂蜜般使用。
制作烧腊食物时加入。
麦芽糖的制作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将 小麦浸泡后让其发芽到三四厘米长,取其芽切碎待用。然后 麦芽糖将糯米洗净后倒进锅焖熟并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让它发酵3~4小时,直至转化出汁液。而后滤出汁液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食用时将其加热,再用两根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糖块拉至银白色即可。 一。麦芽糖在家庭作坊中便可生产,主要制作方法是:
1、选料。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玉米(或 糯米)、以及无霉烂变质的红薯作原料。小麦与其他原料的配比为1:10,即1千克小麦(或大麦),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红薯等。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红薯需粉碎成豆渣状,但不能粉碎成粉状。
2、育芽。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经过3天—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3、蒸煮。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小时—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 麦芽糖 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 竹席上,晾凉至40℃—50℃。
4、发酵。将晾凉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或大麦芽,发酵5小时—6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5、压榨。将布袋置于压榨机或土制 榨汁机上,榨出汁液,即为麦芽糖。
6、浓缩。炸出的汁液经过加热熬煮,便可浓缩成一定的浓度,当水分小于18%的时候可在阴凉干燥处保存1年以上。水分小于15%可以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若干时间。
4医学价值
免责声明:本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通知我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