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酸
己酸是六个碳的直链羧酸,分子式为CH3CH2CH2CH2CH2COOH,由己烷衍生出来。它是无色油状液体,带有类似羊的气味。己酸是脂肪酸,自然发现于动物脂肪及油中,是造成腐烂银杏肉质种子外皮难闻气味的化学品之一。
- 中文名
- 己酸
- 外文名
- caproic acid
- 拼 音
- jǐ suān
- 释 义
- 六个碳的直链羧酸
- 分子式
- CH3CH2CH2CH2CH2COOH
- 性 状
- 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羊的气味
- 折射率
- 1.415~ 1.418
基本信息
己酸
英文名称 hexanoic acid
英文别名 N-caproic acid sigma grade; Caproic acid; N-CAPRonIC ACID; Natural Hexanoic Acid
中文别名 正己酸; 天然己酸 羊油酸(caproic acid)
分子式:C6H12O2
分子量:116.16
CAS No.:142-62-1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 油状液体。
熔点(℃): -3.9
沸点(℃): 205.4
相对密度(水=1): 0.9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0
饱和蒸气压(kPa): 0.13(72℃)
闪点(℃): 104
引燃温度(℃): 30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
化学性质
CH3(CH2)4COOH。一种脂肪酸。在椰子油、奶油中以甘油酯的形态存在,也是糖的丁酸发酵和蛋白质氧化时的副产物。其酯可用作香料。斯塔特曼、巴克等(E.R.Stadtman, H.A.Barker)曾使用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kluyveri)提取的酶液,把丁酸与乙醇缩合合成了己酸。另外可由存在于牛肝线粒体、猪肝线粒体等的脂肪酸活化酶的作用,形成己酰辅酶A,而受β氧化。
安全管理
FEMA号2559,FDA172. 515,CoE9,中国GB 2760—1996批准 为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
安全术语
S25Avoid contact with eyes.
避免眼睛接触。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到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风险术语
R21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与皮肤接触有害。
R34 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性质与稳定性
1.常温常压下稳定。禁配物:碱、氧化剂、还原剂。
2.本品低毒。大鼠经口LD503000m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318mg/kg。
3. 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主流烟气中。
4. 天然存在于杏、干酪、面包中。
用途
1.己酸是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干酪、奶油和水果香精中。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一般在调味料中450mg/kg;糖果中28mg/kg;烘烤食品中22mg/kg;冷饮中4.3mg/kg。一种基本有机原料,可用于生产各种己酸酯类产品。医药中用于制备己雷琐辛。也可作香料、润滑油的增稠剂、橡胶加工助剂、清漆催干剂等。
2.己酸是我国食用香料,用于调配各类香精和作为原料合成其他食品香料。主要用于干酪、奶油和水果香精中。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一般在调料中450mg/kg,糖果中28mg/kg;烘烤食品中22mg/kg;冷饮中4.3mg/kg
3.制造香料,合成树脂和橡胶。也用于制药工业。
危险性
健康危害: 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制法
CH3(CH2)4COOH C6H12O2 [1]
①直接从各种油脂、可可油、椰子油 中的甘油酯中分离出来。
②利用丁酸发酵液的副产品,经精馏可得 到[1]。
③ 以仲辛醇为原料,用硝酸在100℃下氧 化,可得粗制[1],取出有机相,用水洗涤,脱水 后,减压精馏,可制得[1]。
④催化还原β-己内酯,可制得[1]。
⑤在NaNH2的存在下,乙酸钾和1,3-丁 二烯反应,可制得[1]。
⑥正己醇的催化氧化,可制得[1]。
物质毒性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2050 uL/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小鼠
|
5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3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100 mg/m3/2H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4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318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5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318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6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1725 mg/kg
|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
7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630 uL/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8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豚鼠
|
5 mL/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9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25200 mg/kg/3W-C
|
1.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
10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10 mg/24H
|
作用较轻
|
11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465 mg
|
作用较轻
|
12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750 ug
|
作用严重
|
13
|
突变毒性
|
非哺乳动物细胞
|
10 mmol/L
|
||
14
|
突变毒性
|
非哺乳动物细胞
|
10 mmol/L
|
免责声明:本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通知我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