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食品添加剂  植物油  淀粉  天喜  豆腐  筋力源  酱油  鱿鱼  糕点  饼干 

淡豆豉

   日期:2019-06-19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淡豆豉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中文学名:淡豆豉
别    称:香豉、淡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豆目
科:豆科
属:大豆属
种:大豆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
采收时间:秋季
用    量:6~12g
毒    性:无毒
入药部位
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主治
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相关配伍
1、与葱白同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
2、与栀子同用,可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憹,烦热不眠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炮制方法
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生理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50~3750px。茎多分枝密生黄褐色长硬毛。淡豆豉粒呈椭圆形,略扁,长0.6~25px,直径0.5~17.5px。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一侧有棕色的条状种脐。质柔软,断面棕黑色,子叶2片,肥厚。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相关论述
1、《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2、《药性论》:“主下血痢如刺者,治时疾热病发汗,又寒热风,胸中生疮者。”
3、《本草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痘,呕逆。” 

免责声明:本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通知我及时删除。
 
打赏
0相关评论
 
相关信息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电脑用户注册支付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9009352号-1